| ||||||||||||||||||||||||||||||||||||||||||||||||||||||||||||||||||||||||||||||||||||||||||||||||||||||||||||
2004年11月22日,欧盟委员会新班子走马上任。随着欧盟的扩大,欧委会成员也从原来的20名增加到25名(具体变化见下表),分别来自欧盟25个成员国。
一、 欧盟新班子 (一)组成 比较新旧欧委会组成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新班子在组成方面有以下特点: 1. 一国一委员,体现欧盟委员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上一届欧委会成立时共20名委员,大国两名(德、法、英、意、西),小国一名。此次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委员人数相应增加到25名,做到了国家不论大小,一国一名,形式上实现了平等。 但与此同时,大国(Les Grands),尤其是法、德在欧委会内的影响力受到削弱。首先是委员人数减半。其次是法国与德国的委员只获得了两个次重要的经济部门负责权,一个是交通(transport),另一个是企业和工业(enterprise and industry)。 2.副主席职位大大增加,女性委员的比例明显提高。 上一届欧委会有2名副主席,此次增加到了5名。其中三人是上一届的老人,想来是否因为劳苦功高,在欧委会坚持工作而得以提拔?笔者同时还发现负责“与欧盟其它机构关系(Institutional relations)”以及“行政管理事务(Administrative affairs)”的职务通常都是副主席级别,这在上一届和本届中都得到了印证。同时,据经济学人杂志(Economist)的一篇文章称,部分副主席职位的设立没有实质意义,而是为了安慰某些国家。 此外,上一届欧委会有4名女委员,这次增加到了7名,比例从20%增加到了28%,达到了欧委会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有必要指出,此次女委员不仅人数增加,而且负责领域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上届欧委会当中,女性委员只负责像环境、教育等非核心领域;而这届,对外关系、竞争、农业、地区政策等重量级的职权落到了女性委员的肩上。 3. 自由市场经济的成分增加。 此次几个重要的经济部门的委员头衔都给了自由市场经济色彩浓重的几个人: 荷兰的Neelie Kroes 担任竞争委员;爱尔兰的 Charlie McCreevy担任内部市场委员; 英国的 Peter Mandelson担任贸易委员。而来自法、德这些自由市场经济色彩不这么浓重的国家只拿到了次重要的“交通(transport)”及“企业和工业(enterprise and industry)”委员头衔。 4. 委员们的职责进行了调整,部分委员的职责范围有所拓展和加强。 与上一届欧委会相比,这届班子对部分委员的职责进行了拆分。这部分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部分是为了满足欧盟东扩后委员人数增加的现实需要(委员人数从20名增加到25名)。例如,上一届副主席Loyola de Palacio负责的“议会关系、交通、能源(Relations with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Transport and energy)”一拆为三,分别由三位委员担任。 此外,部分委员的职责进行了拓展和加强。例如,External Relations拓展为External Relations and European Neighborhood Policy(对外关系与欧洲邻国政策)。“欧洲邻国政策” 是一项新的政策,旨在与欧盟东部与南部的邻国加强合作,确保这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从而为扩大后的欧盟创造一个“朋友圈(a ring of friends)”。 二、新班子诞生过程 回顾欧盟新班子的诞生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其中焦点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和司法委员的人选。主席人选问题已经是争论得沸沸扬扬,而司法委员危机则差点断送了委员会新班子。 今年6月份在爱尔兰举行的欧盟首脑峰会上,没能就欧委会主席人选达成一致。其实,在此之前,争吵在布鲁塞尔就已经开始。法德支持比利时首相Guy Verhofstadt;而英国和意大利为首,举起了反对大旗。出现在候选人名单中的陆续有Chris Pattern(前欧盟对外关系委员,英国人),Jean-Claude Juncker (卢森堡首相)…最终各方角力,才把目光投向了开始时没多少人注意的葡萄牙总理Barroso。 随后,到了10月份,当Barroso向欧洲议会提交新班子组成名单的时候,又发生了司法委员人选危机。意大利候选司法委员Rocco Buttiglione在欧洲议会作证时,称“同性恋是一种罪孽(regarded homosexuality as a sin)”,尽管“他明确指出罪孽和犯罪是两回事(He drew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a sin and a crime)”,但他的言辞在欧洲议会中已然掀起了轩然大波,触怒了很多议员。 这次欧盟委员会新班子诞生过程中出现的波折反映出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欧洲议会迫切希望在欧盟今后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作用。 欧洲议会的雏形早在煤钢联营时就已经出现。但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发挥大的作用,被人指责存在“民主赤字”。直到1987年《单一欧洲法令》生效,欧洲议会的权力才得以实质性地增加。从一个纯咨询性的机构,发展到共同做出立法决定的机构。欧洲议会的立法权在1993年11月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9年5月1日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条约》中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尽管取得了很大进步,欧洲议会还远未获得完全的立法权。目前的立法权主要还是掌握在欧盟跨国机构—部长理事会手中,这也反映出欧盟正在从一个国家联合体向联邦国家过渡的现实。但欧洲议会一直把获得更多的立法权,在欧盟的政治、社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自己的长期战略目标。 这次新欧盟委员会的批准过程给欧洲议会提供了一个良机。欧洲议会通过对欧委会新班子的审议,迫使Barroso换掉了意大利的司法委员候选人Rocco Buttiglione和拉脱维亚的候选人Ingrida Udre,后者被指控为曾经是欧洲一体化的怀疑论者(eurosceptique dans le passé)。此外,还迫使匈牙利的一名候选委员换岗。 欧洲议会通过这次“大动干戈”,让欧盟委员会和欧盟各成员国知道欧洲议会不是好惹的,在今后五年的合作过程当中,欧洲议会的力量和作用不可小觑。 2.欧洲宗教和世俗力量之争。 这次处于漩涡中心的,是意大利人Rocco Buttiglione。他代表的是保守的天主教价值观,而这与欧洲的社会党派(socialists),绿党(greens)以及自由派人士(liberals)产生了对立。尽管有报道称,这次是欧洲议员杀鸡给猴看,想报复前一阵子得罪欧洲不少议员的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但欧洲社会宗教保守派和世俗势力之间的矛盾已经很明显。欧盟委员会的委员如果做不到政治上正确(politically correct),那要保住乌纱帽可就难了。 3.欧盟的裂缝 欧盟关于欧委会主席人选的纷争可以说是又一次欧洲裂隙的体现。一系列的事件体现了欧盟远非铁板一块,而是有很多的分歧。最近的一次是在对待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态度上。法国、德国、比利时是坚定的反战国,而英国则和美国一道发动了对伊战争,还有意、西、葡、荷、波等欧盟国家加入了美国为首的’Coalition of the Willing’。随着欧盟这次大规模的扩大,恐怕欧盟的裂隙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这次主席人选之争,生动体现了这种分歧。因此在欧盟从15国扩大到25国之后,如何减少分歧,推动欧盟一体化深入发展,是摆在本届欧盟委员会面前的一个巨大挑战。 三、新班子的工作计划 Barroso在被确定为新的欧盟委员会主席之后,就明确提出本届委员会的工作将围绕“里斯本战略(Lisbon Strategy)”展开。 里斯本战略是2000年3月份里斯本欧盟首脑会议上制定的欧盟十年发展战略,旨在把欧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通过此战略,欧盟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制定社会、环境政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包容性。 总结: 本届欧盟委员会在诞生过程当中就已遇到重重困难,殊不知更大的挑战还在今后。这些挑战有来自自身的,也有来自外界的,笔者将其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国际层面上来看,如何处理好欧美关系是最大的挑战。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把欧洲分为“新欧洲”和“老欧洲”,美欧关系的这道伤疤远未痊愈。小布什获得连任,赖斯成为国务卿,单边主义的势头可能愈演愈烈。在这种背景下,新上任的欧委会将面临重大挑战。 2.从欧盟内部来看,如何平衡各成员国利益,尤其是大国与小国、老成员国和新成员国的利益将是一大挑战。 欧盟这次东扩,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扩大。在15国的时候,已然矛盾重重。在增加了10个成员国之后,如何消化欧盟东扩成果,既照顾到新成员国利益,又不能怠慢了老成员国,将是摆在新欧委会面前的巨大课题。 3.如何处理好欧盟各机构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欧盟委员会和部长理事会以及与欧洲议会的关系是一大挑战。欧盟各机构之间的权力之争会一直是欧盟从国家联合体向联邦国家过渡漫漫征程中的主旋律之一。 4.如何提高欧盟的活力和竞争力。这也是里斯本战略的核心目标 点击收听单词发音
|
||||||||||||||||||||||||||||||||||||||||||||||||||||||||||||||||||||||||||||||||||||||||||||||||||||||||||||
上一篇:经贸博览之十四 下一篇:经贸博览之十二:小议外包 |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