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习英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操练和自我纠正。英语学习中的投入和产出基本上成正比,但集中学习和注重方法也至关重要,得法者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所有的学习者都希望自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并非都能如愿。除了性格、习惯及神经系统的差异外,许多人抱怨环境,如无机会与外国人接触、缺少操练对子、教材与师资短缺等等。其实语言练习主要是个人的事,只要抓紧,也能无师自通。由于文革的影响,我上大学开始系统学习英语时,已经25岁了。虽然那时各方面的条件非常有限,但因喜欢口语,就坚持自己练习。具体做法是:(1)每日对自己听到的语言进行无声翻译练习半小时左右,他人的言谈、电台广播等,都是很好的素材。听到中文,则将其译成英语,反之亦然。(2)遇到比较有趣的内容(如电影),则对一静物(如墙壁、家具或树)用英语复述情节,此时不必担心出现说错而引人发笑的窘况。(3)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不断纠正自己,逐渐从流利(fluency)向精确(accuracy)过渡。我认为流利先于精确,是较为可取的学习程序。失败是成功之母,过分考虑精确,怕犯语误,练不出好的口语。
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口语的基础。人不可能对任何话题都谈笑自如。通过多读、多背、多听的途径扩大知识面、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是一方面,在口语练习中遇到词穷时将暂时无法用英语表达的汉语词语记下,在汉英词典上查出相关的英语表达并通过记忆强化巩固是另一方面。80年代初我曾在华东师大教过一段时间的出国班英语,有的学员虽然阅读能力极强,但口语却很差。显然,这与缺少强化练习有关。就我自己而言,这些年理论课上得较多,出于对学生的考虑,上课多半用汉语讲。以前经常应邀担任各种外事活动的同声传译,主要目的是保持自己的状态。但现在因为教学科研太忙,已多年没有从事这种练习。我现在英语口语状态尚好,与我当年的自练不无关系。
定期适量的刺激,能促成质的飞跃,能够将牵强的语言能力演变成自然语感,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鉴别语言能力是以使用效果为准,即看说写能力如何。一个口语在质和量上都达标的人,其读写听能力也不会差。但在学习中要量力而行。以前当学生时,我曾经做过一天读十几篇《新概念英语》课文、写十几篇英语摘要的事,也去听力室听过比自己实际水平高的录音带。其实,因急功近利而一下子读写太多太难的东西,会导致“噎食”,破坏学习机制,结果适得其反。这些损失,我的感觉是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方能得以慢慢补回。是为诫。
|
|||||
上一篇:2007中考英语:知识与心态齐备战 下一篇:中考英语party:名词的用法专题精讲 |
TAG标签: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