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具有一定的听力基础
听力是进行口试交流的基本方法,是口头表达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依靠听力这一途径来捕捉各种信息,做出反应,达到交谈的目的。如果听力有困难,理解就有问题,表达就会出偏差,甚至还会闹笑话。尤其在口试中,正确理解考官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况且,在三级口试中,还需要听懂另一位考生的问话。所以在平时训练时,除了有选择地听一些录音带外,还要全方位地培养自己的听力能力,坚持收听英文广播如BBC或VOA.一时听不懂的,可以配套听一下中文节目。这样就可以进行中英文对照。另外,还可以收听、收看中央及本地电台和电视台的英语节目。这些节目的涉及面很广,有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法律、教育、民族、人口等,长期收听和收看有利于扩大词汇量。
4.要善于模仿
要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只有语音知识还不够,必须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模仿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因人而异,因条件而异。语音较差的考生,可以参考一些英语《英语语音练习手册》,尤其是那些针对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中的两大问题—语音与语调的辅导资料,一般都提供了丰富的练习材料,并配有磁带,录音分英音和美音两种,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学。语音、语调较好的考生,则可以通过听有文字材料的录音磁带,收听英语广播或收看英语电视节目进行模仿,也可以将某些影片的片段反复欣赏,然后在理解语言使用背景的情况下,模仿影片主人公所讲的话语。
又因为口语的应时即景性,口语中虽不大会出现难度很大的词汇,但如何将常用单词搭配起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景之中,则在口语练习中尤为重要。所以,在口语模仿练习中,除了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之外,在很大程度上还要注意练习如何掌握简单词汇及其多种不同的表达法,尤其要注意口语中出现的习惯性短语、俗语或套语的用法。
5.要有一定量的朗读练习
口语是语言的输出和互动环节。它是和语言的输入环节紧密相连的。只有保证一定量的语言输入,才能有足够的输出。“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是要求考生要有一定量的朗读练习的最有力的诠释。朗读是说的前提,只有读得通畅,才会说得流利。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而选一些口语化较浓的篇章进行朗读。在朗读中,应注意句型的使用环境。这样,大脑中储存的各种语言模式一旦受到某一外部信号的刺激,就能马上对接下来的内容超前预知。可以说,如能坚持经常朗读文章,到需要说的时候就能脱口而出。
6.要多与别人交谈
直观地说,口试的过程就是交谈的过程,除了要与考官直接交谈之外,还要与另一考生就提问卡的内容进行交谈。所以,在平时要自己有意识地创造一些交谈的机会和交谈的语言环境,因为语言的熟练程度同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有密切关系。我们在进行英语口语训练时,因为缺少语言环境,所以在“说”的方面,往往落后于“读”、“写”、“听”。为了使口语能力能在短时期内有一定的提高,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语言环境,也就是给自己设一个特定情景,根据这个情景出一两个题目,然后进行口语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如在你设定的情景讲话中遇到不熟悉的或吃不准的表达方式,事后一定要搞清楚,直至明白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样表达、用词是否贴切、是否符合习惯用法为止。另外,还可以邀请其他人一起创设这种语言环境,比如同学或朋友等约定彼此用英语交谈。开始训练时可能会说得不多,不流利,但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可以针对自己口语能力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尝试过各种情景的模拟训练后,一旦遇到真实场景,表达起来自然就会比较流畅规范了。
|
|||||
TAG标签: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