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后感系列报道-北京理工大学考生二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7-06-16 00:51 字体: [ ]  进入论坛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3月23日,我参加了北京地区的"托业"考试。在此之前,我只是在一些媒体上听说过"托业" 这个名字,真正接触它还只是最近的事。虽然时间短暂,但还是让我感受到它的独特一面。     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感到"托业"考试(TOEIC)与我以前参加的考试有着较大的不同。由于它是一个职业英语测评标准考试,面向的考试对象主要不是在校学生,因此学术性不如我曾接触过的托福、GRE,甚至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取材十分贴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题目涉及的内容大量来源于平时工作、生活的场景,尤其是阅读部分。在"托业"考试的阅读里,没有托福、四六级里那样的长篇时文、科技文出现,几乎全市平时我们身边可以接触到的如广告、传单、请柬、信函、通知等等应用文章,短小精悍。这让平时看管了大段时文的我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也有些不适应。     在听力部分,我觉得"托业"考试的听力有难度,不但题量大(有100道题),而且速度快、题与题之间的间隔短。这的确能够考察我的听力水平与反应能力,但我觉得题量有些多了,而且变化较少,听到后边时会有一种令人麻木的感觉(其他的考生很多也有同感), 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托业"考试改进的地方。     对于语法部分和改错部分,我觉得难度不是很大,在形式和命题思路上都跟托福考试很相像。对于我们这样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只要认真准备、并在答题时细心一些,就应能拿到满意的分数。     在考试的前前后后,我都感受到了考试组织者的优良服务。对于我在考试时遇到的各种问题,考场工作人员都尽力帮我解决,我对他们的服务感到十分的满意。     我参加"托业"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考察一下自己的英语水平,并为以后的就业尽可能的增加一个砝码。通过这次"托业"考试,我重新认识了英语学习的方向--英语不应仅作为考试的工具,而是应作为生活的工具、工作的工具,学习的英语应当更加实用化、生活化.

TAG标签: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