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art IV 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着重检查考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给出一篇破坏信息较多的短文,通常有250词左右,15个空,每空四个选项,需要考生综合考虑短文的内容安排、结构组织、内在逻辑及语言特色,主要测试词汇辨析、习惯用法、固定搭配、语法结构及逻辑推理和语篇理解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完形填空的解题过程可以概括为“总、分、总”三步走。? 第一步:“总” 速读全文,把握大局。考生用2~3分钟,以略读方式快速浏览全文,主要目的是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和题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内容和结构框架,找出文章的主题、大意,作者的观点、态度、思路,文章展开的线索,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及文章的语言风格或特点。考生应当格外注意段首句和段尾句,因为文章第一句话旨在让读者对全文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段首句往往就是主题句;而段尾句往往是结论句,同样为主题服务。另外,还要注意各种重复出现的词语。重复出现的词语指的是同根词的重复,以同义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形式出现的重复,相似的表达方式或句式的重复等等。这些词语相互呼应,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文章的主题,影射作者的意图,与段首句段尾句一起勾勒出全文的脉络走向。文章总是按照一定的思路发展的。论说文一般按照逻辑推理关系论述,叙述文常常按照时间顺序来发展,而描写文的发展往往表现为空间关系。不同文体的文章在发展层次上常常要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过渡方式。考生通过速读全文可以把握文章思路发展的基本线索,为下一步解题确定语境线索。这一步必不可少,考生千万不要贪图节省时间而拿起文章就做题,这样往往“误入歧途”,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文章。
第二步:“分” 往返迂回,各个击破。考生逐句通读全文,但是先不要看四个选择项,做到通读与猜测并行。另外,千万不要拘泥于题目顺序,这一步解题过程可以针对不同情况分三轮解题,通俗地讲,就是好做的先做,不会的留到下一轮。第一轮,对含义明显的词汇,固定搭配或习惯用法,常用句式等纯语言知识问题,可以边读边随时猜测出答案,包括介词的用法、倒装句、虚拟语气等固定的句型或语法。第二轮,针对在通读过程中未能轻易猜测出答案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答案,不仅仅取决于对文章局部的理解,而是要在对语篇理解的基础上,利用上下文中字里行间的线索才能猜测出答案。此时,考生首先看清题区的句法关系,辨别句子是简单句、并列句还是主从复合句,并根据语法判断词性,然后根据考生自己的生活常识、背景知识与文章主题猜测该词或短语的语义范围。例如,对于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等实义词,应该在语篇基础上判断它们的性质:动态、静态、积极、消极、褒义、贬义等。对形容词和副词还要分辨它们是强还是弱,是修饰数量、质量、长度、面积还是形状。对于连词,更要从上下文中判断它的逻辑意义,表示并列、递进、让步还是转折等。对猜测出答案的题目,应当首先对照选择项,找出选择项中与自己猜测完全相同或十分接近的那个答案,把它填入原文,看一看还原后的句子是否符合语法规律,语义是否符合文章主题,如若不符合上述要求,就必须推翻原解,重新猜测。第三轮,集中突破前两轮未能解出的题目。在前两轮的基础上,针对最后难关,直接对照选择项,利用前两轮已填入的选项缩小填空范围,采用排除法,排除不恰当的选项,最后敲定答案。? 第三步:“总” 检查核实。此时的文章应当是一个语法结构正确,用词语义准确,上下文逻辑关系严密,主题突出,内容充实,意思连贯,层次清晰的整体。首先,要着眼大局,从语篇整体上,看答案是否符合文章主题,作者态度,意图及文体特征,结合段首句、段尾句和含有连贯意义的词语,把文章看作一篇范文,从写作角度,审视文章的谋篇布局“启、承、转、合”。其次,从以下几方面对所选答案进行核查:1)所选择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本句内容,使上下文连贯和谐,与全文意义相协调;2)所选择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某种固定搭配;3)所选择的单词或短语是否符合某种句型、时态、语态的特殊要求,如虚拟语气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原形(过去式、过去完成式);4)所选词本身或附近的词有无特殊要求,如有些动词后面只接动名词而不能接不定式。必要时对个别答案仍需推敲,发现不妥,要重新考虑,但应慎重,无绝对把握,仍应相信第一感觉。
|
|||||
上一篇:专四完型填空微观处理选项的技巧 下一篇:专业四级考前恶补—完型 |
TAG标签: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