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您或许不屑一顾——老土的“诗”话;说“瞳孔反映人的心理”,您得相信——现代研究发现,一个人愉悦、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反之,则缩小。看来,“眉目传情”确实有科学可依,而用“the apple of one's eye”(瞳孔)来表达“掌上明珠”也着实合情合理。 英语中,瞳孔常用“pupil”来表达,不过,“the apple of the eye”也可表达此意,如《圣经》中:“Keep me as1 the apple of the eye.”(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孔。)正因为这一典故,大约9世纪,短语“the apple of one's eye”(掌上明珠)开始被人们广泛使用。 从另一方面来看,用“apple”(苹果)来指代“瞳孔”,则反映了人类过去在解剖学上的无知——瞳孔(虹膜中间的小圆孔)被误认为是“实心的球体”。也许苹果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见到的球体,所以,这个微小的“实心球体”就被称为“眼中的苹果”。 不过,“误打误撞”倒也撞得值,否则,我们就难有这么怪异奇趣的比喻:“眼中的苹果”——掌上明珠: Tom is the apple of his grandmother's eye.(汤姆是他奶奶的掌上明珠。) 点击收听单词发音
|
||||||||
上一篇:Pinkie: 小手指 下一篇:希腊神话: Greek gift |
TAG标签:
- 发表评论
-
- 最新评论 进入详细评论页>>